菊粉由于其特殊的結構,對人體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。
一、菊粉膳食纖維的作用
1、熱量低,可預防肥胖
菊粉是可溶性膳食纖維,在口腔、胃和小腸內不能被消化吸收,只能被腸道某些有益菌(雙歧桿菌等) 完全發酵降解,產生短鏈脂肪酸(乙酸、丙酸和丁酸)和乳酸,產生熱量值小于 1.5 kcal/g。
菊粉在胃中吸水膨脹形成高黏度膠體,使人不易產生饑餓感并能延長胃的排空時間,從而減少食物攝入量,在小腸內還可與蛋白質、脂肪等物質形成復合物,抑制此類物質的吸收,達到減肥目的。
2、調節血糖,不引起血糖波動
菊粉通過人體口腔、胃及小腸過程中基本上不分解、不吸收,因而不會影響血液中血糖水平和胰島素含量,且菊粉能延長胃的排空時間或縮短腸運輸時間;產生丙酸鹽能抑制糖異生,減少血漿游離脂肪酸水平,促使胰島素抗性增強。
3、 降血脂,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升高,控制癌細胞增殖率。
大量試驗證實,菊粉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,提高高密度脂蛋白/低密度脂蛋白比率,改善血脂狀況。如用飽和脂肪喂養的白鼠在食用菊苣根一段時間后,血液和肝臟中的甘油三酯含量顯著降低。
二、具有益生素作用
1、改善腸道功能,預防便秘和腹瀉
菊粉能在人的結腸中發酵可使雙歧桿菌增殖8 倍~10 倍,從而抑制有害菌生長。同時,菊粉中含有的長鏈聚合物不被消化,可保持腸道內水分不被過分吸收,增加排便次數和質量,對便秘,濫用抗生素造成的腹瀉有顯著的改善作用。
2、抑制有害發酵產物,預防結腸癌食物
經消化吸收后所剩殘渣到達結腸,在腸道腐敗菌(大腸桿菌、梭狀芽孢桿菌等)的作用下可產生許多有毒代謝產物,如氨(肝毒素)、亞硝胺(致癌物)、苯酚與甲苯酚(促癌物)、次級膽汁酸(結腸癌促進物)等。攝入菊粉后能顯著增加雙歧桿菌的生長,抑制腐敗菌生長,減少有毒產物的生成,并且對有毒發酵產物具有吸附螯合作用,清除腐敗產物和細菌毒素,從而減輕肝臟負擔促進營養合成。另外菊粉代謝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降低腸道 pH,抑制腐敗菌的生長,增加排便次數和質量,加速致癌物的排泄,有利于預防結腸癌。
三、促進礦物質的吸收和維生素的合成
菊粉能大大提高Ca2+,Mg2+,Zn2+,Cu2+和 Fe2+等礦物質的吸收,這是因為菊粉在發酵中被降解,其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使腸道內部的 pH 降低 1~2 個單位,增加了金屬離子溶解度,并促進了被動擴散使更多金屬離子進入腸細胞。菊糖分解的短鏈脂肪酸還可刺激結腸粘膜生長,從而增大吸收面積。此外,菊粉的代謝產物可促進 B 族維生素及葉酸的合成,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,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。
四、預防癌癥作用
菊粉具有潛在預防癌癥作用,其作用源于發酵后產生短鏈脂肪酸,特別是丁酸和高濃度鈣、鎂離子對細胞增殖抑制作用。一些研究發現,丁酸在結腸粘膜的上皮吸收代謝,可促進腸上皮增生使柱狀細胞和杯狀細胞更生,杯狀細胞黏液增多,維持結腸及全腸道粘膜完整性,使損傷上皮 DNA 修復,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生長、誘導細胞分化;同時丁酸鈉還能通過許多途徑誘導癌細胞發生凋亡,具有顯著抗癌作用。此外,菊粉能在腸道中富集鈣、鎂離子,致使這些陽離子濃度升高,控制癌細胞增殖率。
——摘自:期刊《食品研究與開發》2012年10期《菊粉的功能與利用》
編者:
彭英云 鄭清 張濤
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